历史回顾
历史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回顾>>正文
团结奋进 敢为人先
来源: 日期:2014年12月16日 点击:21次

团结奋进 敢为人先

——访原西安交通大学校长蒋德明教授

    1956年,我本科毕业,被学校招收为副博士研究生(当年全校共招了8名)。当时学习苏联,学制也长,要4年吧。由于很快就反右了,也没有正规的培养计划,没有经验可以总结。60年代初期,招的研究生,在文革期间大都没有完成学业,分配去基层工作了。文革后,到1978年,又恢复招收研究生。

   1978年以后,研究生教育逐步走向正常。1978年,全校招收了112名研究生。1979年,学校任命我担任科研处副处长,主要分管这100多名研究生的事。我记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由代理校长庄礼庭、副校长周惠久、陈学俊和程迺晋这4位校领导再加上我,负责选拔出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当时去美国的有锁志刚、高华健等,他两去了哈佛大学,现在都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当时送出去很容易,我们送出去好多,在行政楼314会议室,连开几晚上的会,由我们5个人确定谁去留学,当时的要求是都要回来。尽管回来的人比较少,但是回来的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如郑南宁院士,朱世华,殷勤业教授等。

    1981年,国家开始实行学位制度。国家迫切需要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把研究生培养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当时我们很重视,还有一个不好公开说的想法。那个时候西部地区比较落后很难吸引人才,我们的人才都是“孔雀东南飞”啊。看到这一点,我们觉得现在不把培养高层次研究生的问题抓住的话,学校也就完了。我那时是我校1982年晋升的最年轻的教授,也快50岁了,从上海迁来的一大批精英人物大都已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如果不好好培养接班人,学校将后继无人。当时一个专业里一个教授去世,就会失去一个学科分枝,断掉一个研究方向。所以要充分发挥迁校过来精英的作用,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招收研究生,培养接班人。

1984年,研究生院成立,我是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兼副校长,当了研究生院院长。我自己内心在想如果研究生院不搞起来,学校就要完蛋。当然这个我从来没在公开场合讲过,要是公开讲,会把大家的信心弄没的。所以我退休以后,好多学生问我,说你在学校领导岗位上工作了十八年,你对西安交大做的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讲,在党委领导下,我和很多同志一起为学校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研究生院,这是我十八年行政工作的最大业绩,也是保证学校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

搞好研究生院的建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配备得力干部。我做校长的时候,每天上班,有三个地方是一定去的,一个是研究生院,一个是科研处,一个是教务处。研究生院的副院长都非常得力,比如陈钟颀、张文修、姚天祥、徐廷相,有一段时间还有吴洪才。他们工作很民主,有事大家商量。这里不得不提姚天祥,他不是教师,但是在这个位置工作很得力,决定的事情贯彻得很快。当时研究生院没有很强的科室概念,有事情大家一起上,相互支持,比较团结。另外就是思想解放,这几个副院长出了很多主意,下面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也有很多点子。当时来讲,我们学校是国内研究生教育的一个中心,清华、上海交大和哈工大等学校也常来我们学校开会,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当时我校研究生院的各项条例制定得很细致,学生来了有什么事情,大多科员都处理得了,不需要找科长、处长。条例很清楚,符合什么就是什么,有不符合条例的特殊情况,再找上面的领导。我作为校长来讲,对研究生院这个阶段的工作非常满意。

此外,在80年代初期,学校办学条件十分艰难,当时学校房子很紧张,但是优先保证研究生的住宿。1984年,学校就建成了研究生公寓,硕士生两人一间,博士生一人一间,在全国高校引起震动,是最高水平。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做出了一些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成果,当时的教育部研究生司把我们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出思想出成果的单位。具体说来,我觉得我们有下述几个是全国首先搞的。

第一个,制定出完整的硕士生培养计划。制定必修课、选修课学分,系统地规范硕士论文选题、中期检查、撰写、答辩等环节。

第二个,创建了研究生专业实验室。针对本科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差的情况,我们建设了近十个专门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的研究生实验室,比如高等物理、电子学之类的。

第三个,编写和出版了研究生系列教材。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具体数字我不记得了,大概五、六十本吧。应他们的要求,我后来以出版社的名义写了序。

第四个,使用学位服。得到学位以后,穿学位服。一条杠是学士学位,两条杠是硕士学位,三条杠是博士学位。还有一种校长穿的,一共四种。我们第一个穿出来,后来其他学校也搞,最后教育部统一服装。

    第五个,培养工程硕士。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的工厂反映技术人员流失,新技术和新的人员接不上,希望选一些在职的技术骨干作为后备力量到学校作为在职研究生学成后回原单位工作,当时有好多工厂,如:河南洛阳拖拉机厂等,都大量送人来,授学位的时候我去了洛拖厂还讲了话。

    第六个,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这是汪应洛院士首先提出来的。

第七个,按照一级学科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当时是陈钟颀教授提出的,大家都承认,《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登过。

这个时期是我们研究生院初创时期,从学校到全国的影响来讲,都是比较好的。研究生院成立10周年的时候,在33所试办研究生院的评估中,我们得了第五名,在工科为主的学校里面是第二名。其中研究生管理得分是第一名。国家教委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10周年的贺电,对我校研究生工作评价比较高。

现在看来,我们培养的研究生使交大后继有人,克服了人才断层的最大危机。现在我校研究生已经和本科生一样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们的任务很重,希望你们大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开创新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研究生院的同志就应该多研究、动脑子,一定要看有关研究生工作的国内外杂志,吸取经验,比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应该让每个人都阅读,结合实际经验,有自己的思想。我们自己也要办杂志,不断上进。我们是有经验也有潜力的。有几位老同志你们都可以保持联系,陈钟颀、张文修、姚天祥和徐廷相他们都很热心。你们可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研究生院的工作,有问题就提出,能解答就解答,不能解答就开会研究,达成一致了就坚决贯彻。研究生院需要一个像姚天祥一样的人,坐镇在院里,我们学校也是,需要一个负责的专职的人去贯彻学校的决策。

    工作好不好全看干部。校长一个人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关键要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作用。校长没什么可怕的,他有什么不对的就应该当面说出来。校长应该放手让下面干。你不贪污,不盗窃,生活作风正派,你没有什么错误好犯嘛,顶多就是工作上有一些方法不对,只要谦虚一点,万一不对,改正就行了嘛。所以我做校长的时候,就不至一次说过,你们大胆地干,只要向我汇报过的事,有了错误我负责,大家就会放手去做了。我们西安交大的问题不在于招不到学生,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培养拔尖人才,研究生院负有重大责任。

 

 

作者:刘彦彦、李秀兵、楼晓

 

蒋德明:江苏省宜兴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本科毕业于交通大学,后留校工作,并攻读副博士学位,1958年随校迁往西安。历任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研究生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19821988)和校长(19901998),兼任全国动力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席,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动力机械和工程热物理学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动力机械和工程热物理学组召集人之一,陕西省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人事部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内燃机学会(CIMAC)常设委员会委员,乌克兰共和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内燃机学会名誉理事长兼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

 

上一条:对当前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下一条: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再思考

关闭


Copyright ?2008 - 2014 西安交通大学校研究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xygfb@mail.xjtu.edu.cn 服务热线:029-82665570